
(1)降低燒成溫度:傳統陶瓷原料主要為高嶺土,屬硅—鋁體系,采用高溫燒成(1250~1350℃),生成的結晶相主要為莫來石。引入硅灰石構成硅—鋁—鈣低共熔體系,主晶相為鈣長石。硅灰石與高嶺石就應生成鈣長石的溫度為900~1000℃,較高嶺石生成莫來石的反應溫度要低得多。
(2)縮短燒成周期:由于硅灰石粉體顆粒呈針狀,在坯體干燥和燒成過程中,硅灰石針狀晶體成為濕氣逸失的通道,故干燥和燒成快,從而縮短燒成周期,提高工效。
(3)提高坯體和制品強度:硅灰石針狀晶體在坯體中呈交織結構,硅灰石線膨脹系數小,燒成時體積收縮小,殘余硅灰石的交織結構,提高了坯體和制品的機械強度,這對于制作高強度陶瓷時有用。
(4)降低吸濕膨脹:含硅灰石的陶瓷中可少加或不加堿金屬化合物助熔劑,所燒成制品含堿量較低,故制品吸濕率低,可提高制品的耐久性。
(5)制作低介電絕緣陶瓷:硅灰石本身絕緣性好,介電損耗低,針狀晶體,燒成陶瓷的吸濕率低,為制作高強度電絕緣瓷的理想材料。
(6)減少坯體和釉面缺陷:硅灰石本身不含揮發性氣體,使坯體缺陷少,使釉面不產生針眼、凹坑。硅灰石的低膨脹性和易熔性,有利于制作低膨脹低溫釉。
(7)制作高溫高強陶瓷模具:石膏模具強度低,使用溫度低,已不能滿足大規模高產。本項目試制的粉體堆密度低于1,堆砌空隙度可達60%以上,是研制高溫高強陶瓷模具的理想材料。
陶瓷用硅灰石系列產品(200—325目)主要理化指標(%): |
產品A: |
SiO2≥50 |
CaO ≥45 |
Fe2O3≤0.3 |
Al2O3 ≤ 0.8 |
MgO≤0.8 |
S≤0.01 |
P≤0.01 |
Loss≤1.5 |
|
產品B: |
SiO2≥50 |
CaO ≥44 |
Fe2O3≤0.35 |
Al2O3 ≤ 0.8 |
MgO≤0.8 |
S≤ 0.01 |
P≤0.01 |
Loss≤2 |
|
產品C: |
SiO2≥50 |
CaO ≥38 |
Fe2O3≤0.35 |
Al2O3 ≤ 0.8 |
MgO≤0.8 |
S≤ 0.01 |
P≤0.01 |
Loss≤6 |
|
|